【偏安一隅的意思是什么】“偏安一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政权或群体在面临外部压力或战乱时,选择退守到相对安全的边远地区,以维持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历史感,多用于古代或历史语境中。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解释 |
偏安 | 指在偏僻的地方安定下来,不主动进取,只求暂时稳定。 |
一隅 | 指一个角落、一方之地,表示范围较小的区域。 |
整体意思 | 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暂时安定下来,不图进取,通常用于形容国家或政权在动荡时期选择退守边地。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后世引申为“偏安一隅”。
- 用法:多用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形容政权或势力在不利情况下选择退守,如南宋、南明等。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安于一隅、苟安一隅、固守一隅 |
反义词 | 开拓进取、雄心勃勃、积极扩张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历史评论 | “南宋偏安一隅,虽保住了半壁江山,却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机会。” |
文学描写 | “他一生偏安一隅,不问天下大事。” |
政治分析 | “某些地区因资源匮乏,长期偏安一隅,发展受限。” |
五、总结
“偏安一隅”强调的是在不利环境下选择保守、退守的策略,虽然能暂时维持稳定,但往往缺乏长远发展的动力。这一成语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常被用来反思现实中的战略选择。
通过表格的形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其含义、用法和相关词汇,有助于在实际写作或交流中准确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