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豕长蛇的意思是什么】“封豕长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贪婪、残暴的恶人或势力。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原本用于描述古代的猛兽,后引申为对危害国家、百姓的奸佞之人的比喻。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封豕长蛇 |
拼音 | fēng shǐ cháng shé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原意 | 封:大;豕:猪;蛇:蛇。原指两种凶猛的野兽,后引申为贪婪、残暴之人。 |
引申义 | 比喻贪婪、残暴、祸国殃民的坏人或势力。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贬义色彩。 |
近义词 | 贪官污吏、豺狼当道、虎豹豺狼 |
反义词 | 忠良贤德、仁政爱民 |
二、详细解析
“封豕长蛇”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是:“夫子之言,犹未及于封豕长蛇。”这里的“封豕”指的是巨大的野猪,“长蛇”则是长长的毒蛇,两者都是古代常见的凶猛动物,象征着危险和破坏力。
后来,人们将这一说法引申为对社会上那些危害人民、贪得无厌的奸臣或恶霸的讽刺。例如,在古代的政治斗争中,若某人专权跋扈、欺压百姓,便会被称作“封豕长蛇”。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历史背景:在描写乱世或腐败朝代时,常用此词来形容当权者的残暴。
- 文学作品:如《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也会用“封豕长蛇”来讽刺某些反面人物。
- 现代语境:如今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批评某些不正之风时,仍可借其含义进行隐喻。
四、结语
“封豕长蛇”虽为古语,但其内涵深刻,寓意明确,至今仍具有警示意义。它提醒我们,面对贪婪与暴虐,应保持警惕,弘扬正义与良知。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典故,可继续查阅《左传》或《史记》等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