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长戚戚的长是什么意思】“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里仁》,原文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光明磊落,而小人则常常忧愁不安、内心充满忧虑。其中,“长戚戚”中的“长”字,是关键所在。
一、
在“小人长戚戚”中,“长”字并非指“长度”或“长久”,而是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即“常常地”、“总是地”。因此,“长戚戚”可以理解为“常常感到忧愁和不安”。
这一表达形象地描绘了小人的心理状态:他们因为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缺乏道德修养,所以容易陷入无尽的烦恼与焦虑之中。
二、关键词解析
| 词语 | 含义 | 解释 |
| 小人 | 指品德低下、心胸狭窄的人 | 在古代常用来形容缺乏修养、不讲道德的人 |
| 长 | 表示“常常地”、“总是地” | 强调一种持续的状态,非一时情绪 |
| 戚戚 | 忧愁、悲伤的样子 | 描述内心的不安与烦躁 |
三、语境分析
在《论语》中,孔子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强调了修身养德的重要性。君子因胸怀开阔,故能坦然面对人生起伏;而小人因目光短浅、心术不正,故常处于忧虑之中。
因此,“长戚戚”不仅是一种情绪表现,更是一种人格特质的反映。
四、总结
“小人长戚戚”的“长”字,意为“常常地”,整句表达的是小人因心胸狭窄、缺乏修养而常常陷入忧愁和不安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情绪上的困扰,更是人格缺陷的体现。
通过理解“长”的含义,我们更能体会孔子对人性修养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