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翻译】一、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出自《道德经》第八十章。这句话是老子对理想社会的一种描绘,强调的是简朴、自足、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在这一思想中,“小国寡民”指的是国家规模小、人口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则表示即使拥有多种工具和武器,也不去使用它们。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反对过度的物质追求与权力斗争,主张回归自然、顺应天道。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减少争斗、减少欲望,让人民过上简单而满足的生活。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资源浪费等问题时,更值得深思。
二、关键词解析
| 中文原文 | 拼音 | 含义解释 |
| 小国寡民 | xiǎo guó guǎ mín | 国家小,人口少,象征一种简单、自给自足的社会状态 |
| 使有什伯之器 | shǐ yǒu shí bó zhī qì | 即使拥有各种器具、工具或武器 |
| 而不用 | ér bù yòng | 但不使用,体现一种克制和节制的态度 |
三、思想内涵分析
1. 小国寡民
老子提倡“小国寡民”,并非指国家必须真的小,而是希望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简单、自由、无压迫的环境中。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不需要依赖复杂的制度或强大的权力来维持生活。
2. 什伯之器
“什伯之器”泛指各种工具、武器、技术等。老子并不是反对技术进步,而是强调不要滥用这些工具,以免造成混乱和破坏。
3. 而不用
这是整句话的关键所在。“不用”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主动选择不去使用那些可能带来冲突和破坏的东西,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四、现实意义
- 减少社会竞争与内耗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地位、财富、权力而不断争斗,导致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老子的思想提醒我们,适度的简化生活有助于内心的平静。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什伯之器”可以理解为现代工业技术,如果过度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老子的“不用”理念在今天可引申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保意识的提升。
- 精神层面的追求
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更容易迷失自我。老子提倡的“小国寡民”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鼓励人们关注内在修养而非外在追逐。
五、总结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不仅是对古代理想社会的描绘,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它倡导一种简朴、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身的生活方式,寻找内心的平衡与宁静。
如需进一步探讨老子思想在当代的应用,欢迎继续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