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关于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2025-11-20 02:32:37

问题描述:

关于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0 02:32:37

关于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及原文】《苏武牧羊》是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中的一段历史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使节苏武在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不屈服于威逼利诱,最终得以归汉的感人故事。该故事不仅展现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也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信念。

以下是对《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白话翻译以及相关内容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与理解。

一、文言文原文(节选)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者。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单于愈益欲降武。

> ……

>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而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 久之,单于弟於靬王猎于野,武与之俱。……单于闻武死,乃召苏武问曰:“……汝安能久自苦如此?……”武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单于嘉其义,乃遣武归汉。

二、白话翻译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的关系担任郎官,兄弟都做了朝廷官员。后来逐渐升到栘中厩监。当时汉朝连续对匈奴作战,常常派使者互相观察。匈奴扣留了汉朝的使者,如郭吉、路充国等人,先后有十几批。匈奴派使者来,汉朝也扣留他们作为交换。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刚刚即位,担心汉朝会袭击他,便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于是把之前扣留的汉朝使者全部送回。汉武帝赞赏他的义气,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并赠送丰厚的礼物,表示友好。但单于更加想让苏武投降。

苏武到了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粮食供应断绝,只能挖野鼠吃草籽。他拿着汉朝的符节放羊,无论睡觉还是起床都紧紧握着,节上的牦牛尾毛都掉光了。

很久以后,匈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在野外打猎,苏武和他一起前往。……单于听说苏武死了,便召见苏武问道:“……你怎么能忍受这么久的苦难呢?……”苏武回答:“……臣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子为父亲而死,毫无怨言,希望不要再说了!”单于佩服他的忠义,于是让苏武回到汉朝。

三、与对比表格

项目 内容
出处 《汉书·李广苏建传》
作者 班固
故事背景 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不降。
主要人物 苏武、匈奴单于、於靬王
主题思想 表现苏武忠贞不屈、坚守气节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文言文特点 简洁凝练,多用四字句,语言庄重。
白话翻译特点 通俗易懂,保留原意,便于现代读者理解。
文化意义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常用于教育和文学创作中。

四、结语

《苏武牧羊》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忠诚与信念,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通过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对照阅读,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文的魅力,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人生哲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