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一句出自《左传》的成语,意思是:在选拔人才时,如果对方是外人(非亲属),即使有私人恩怨也不回避;如果是自己的亲人,即使有血缘关系也毫不避讳。这句话强调的是公正无私、唯才是举的精神。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襄公三年》 |
原文 |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
背景 | 出自晋国大夫祁奚推荐贤才的故事,体现古代官员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私情的品德 |
二、字面解释
词语 | 解释 |
外举 | 指推荐外部的人,即不是自己亲属的人 |
不避仇 | 不因为对方是自己的仇人而拒绝推荐 |
内举 | 推荐内部的人,即自己的亲属 |
不避亲 | 不因为对方是自己的亲人而隐瞒或回避 |
三、深层含义
1. 公平公正
这句话强调在选人用人时应以能力为标准,而不是以个人情感或关系为依据。
2. 无私无畏
即使面对仇人或亲人,只要他们有能力,就应该大胆推荐,不怕得罪人。
3. 忠于职守
表现了古代官员对国家和职责的高度责任感,不因私情影响公务判断。
四、现实意义
方面 | 说明 |
政治领域 | 在选拔官员时,应注重能力而非关系,避免任人唯亲 |
企业管理 | 领导者在用人时应保持客观,避免因亲情或敌意影响决策 |
社会风气 | 鼓励社会形成尊重才能、摒弃偏见的价值观 |
五、总结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不仅是一种选人用人的原则,更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倡导的是一种超越个人情感、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
出处 | 《左传·襄公三年》 |
含义 | 选拔人才时不因私情而回避仇人或亲人 |
核心思想 | 公正无私、唯才是举 |
现实意义 | 适用于政治、管理、社会等多个领域 |
延伸价值 | 弘扬公平正义,反对任人唯亲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人值得学习和践行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