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遗响于悲风的出处】一、
“托遗响于悲风”出自唐代诗人苏轼的《赤壁赋》。该句意为:将余音寄托于悲凉的秋风之中,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与无奈。
在《赤壁赋》中,苏轼借景抒情,通过对江水、明月、秋风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而“托遗响于悲风”正是这一情感的集中体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苍凉与哲思。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该句的出处及背景信息,以下以表格形式进行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苏轼《赤壁赋》 |
原文句子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作品背景 | 《赤壁赋》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借游览赤壁之景抒发人生感慨。 |
句子含义 | 将未尽之意寄托于悲凉的秋风中,表达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叹。 |
文学价值 | 体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也展示了其散文的优美与哲理。 |
现代引用 | 常用于文学评论或写作中,表达对过往记忆、情感的追忆与寄托。 |
三、结语
“托遗响于悲风”虽仅寥寥数字,却蕴含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是苏轼文学创作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深刻思考,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通过了解这句话的出处和内涵,我们更能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