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蹈厉出处于哪里】“发扬蹈厉”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的状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本文将对“发扬蹈厉”的出处进行详细梳理,并以加表格的形式展示其来源与含义。
一、
“发扬蹈厉”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笑歌。”这里的“发扬”意为振奋、激昂;“蹈厉”则指跳跃、舞动,形容情绪高昂、动作激烈。后人多引申为形容精神饱满、气势旺盛、奋发图强的状态。
在现代语境中,“发扬蹈厉”常用于形容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干劲的精神风貌,常见于演讲、文章或激励性文本中,表达对奋斗精神的推崇。
该成语虽源于古代文献,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被赋予了更广泛的象征意义,成为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的重要词汇。
二、出处与释义对照表
成语 | 出处 | 原文 | 释义 | 现代用法 |
发扬蹈厉 | 《礼记·乐记》 | “发扬蹈厉,大笑歌。” | “发扬”意为振奋、激昂;“蹈厉”指跳跃、舞动,形容情绪高涨、动作激烈。 | 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常用于激励或描述积极向上的状态。 |
发扬蹈厉 |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注:此句非直接出处,但后世常以此类内容配合使用) | 部分学者认为“发扬蹈厉”可与“文王在上”等句结合,体现国家兴盛、士气高昂的景象。 | 引申为国家或集体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的精神。 |
三、结语
“发扬蹈厉”作为一句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承载着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精神状态的赞美,更是对集体奋斗精神的颂扬。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日常使用,了解其出处与演变都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文化价值。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成语的使用场景或文化背景,欢迎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