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崤之战原文及翻译

2025-11-25 09:19:21

问题描述:

崤之战原文及翻译,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5 09:19:21

崤之战原文及翻译】一、

“崤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战役,发生于春秋时期,是晋国与秦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冲突。此战发生在秦穆公时期,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企图趁晋国新丧之际出兵,夺取中原霸权,结果在崤山(今河南省西部)被晋国伏击,惨败而归。此战不仅影响了春秋时期的格局,也体现了战略部署和将领指挥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左传》中关于“崤之战”的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秦伯伐郑,郑人使烛之武入秦师,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秦穆公攻打郑国,郑国人派烛之武去见秦军的主帅,说:“我没能早些重用您,现在情况紧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乃还。 于是撤兵返回。
晋文公卒,秦穆公欲袭郑,使孟明视等将兵。 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想偷袭郑国,派孟明视等人率军前去。
郑人知之,使公子吕将兵以待之。 郑国人得知消息后,派公子吕率军等待秦军。
秦师过周北门,左右皆免胄而下,不以诸侯之礼。 秦军经过周朝都城北门时,左右随从都摘下头盔下车,不按诸侯的礼节对待。
周王孙满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周王的孙子孙满说:“秦军轻狂而不讲礼节,一定会失败。”
三十三年春,秦师遂东。 公元前627年春天,秦军继续向东进发。
夏,秦师至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夏天,秦军到达滑地,郑国商人弦高正在周地做生意,遇到秦军,便用四张熟牛皮先行,再送上十二头牛犒劳秦军。
曰:“寡君闻君将行,故具此以奉。” 弦高说:“我们国君听说您要出征,特地准备了这些来献上。”
秦师怒,将攻郑,郑人惧,乃遣使请降。 秦军大怒,准备攻打郑国,郑国人心惶恐,派人请求投降。
秦师遂止,留其弟子。 秦军于是停止进攻,留下部分士兵。
晋襄公使阳处父追之,不及。 晋襄公派阳处父追赶秦军,但未能赶上。
乃还。 于是返回。
晋人闻之,使赵衰为将,将兵以救郑。 晋国人听到消息后,派赵衰为将,率军去救援郑国。
与秦师遇于崤,大战,秦师败绩。 在崤山与秦军相遇,展开大战,秦军大败。
俘秦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 晋军俘虏了秦军三位统帅: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
赐死于渭水之上。 将他们赐死在渭水边。
从此,秦穆公悔恨,不再东进。 从此以后,秦穆公感到后悔,不再向东方扩张。

三、总结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展现了晋国在外交与军事上的强势,也反映了秦穆公的战略失误。通过此次战役,晋国巩固了其在中原的地位,而秦国则因失利而暂时退守西方。该战事也被后世视为“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之一。

如需进一步了解《左传》中其他战役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