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又何羡乎的乎指什么】一、
“而又何羡乎”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庄子·逍遥游》中的经典语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其中,“而又何羡乎”出自后文对蜩与学鸠的评价:“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这句话虽未直接出现“而又何羡乎”,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常被引申为对世俗羡慕的否定。
“乎”是一个文言虚词,常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或“啊”。在“而又何羡乎”中,“乎”主要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表达一种反问或感慨的情绪。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句子来源 | 出自《庄子·逍遥游》(引申表达) |
| 原文背景 | 表达对世俗欲望和羡慕的否定,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由 |
| “而又何羡乎”含义 | 表示“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带有反问和讽刺意味 |
| “乎”的作用 | 文言虚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语气 |
| 现代汉语对应 | 相当于“呢”或“啊”,加强语气 |
| 作者意图 | 批判世俗的功利心态,倡导超脱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
三、结语
“而又何羡乎”的“乎”字,在文言文中起到了增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它不仅使句子更具文学性,也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羡慕的不屑与反思。理解这一字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文的意境与思想内涵,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庄子》所倡导的自由与超然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