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喑是什么意思】“暴喑”是一个中医术语,常见于古代医籍中。它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失音或声音嘶哑,通常与外感风寒、风热、痰湿等邪气侵袭肺系有关。现代医学中,类似症状可能与急性喉炎、声带水肿、咽喉部炎症等疾病相关。
一、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暴喑 |
英文翻译 | Sudden hoarseness / sudden loss of voice |
所属学科 | 中医 |
病因 | 外感风寒、风热、痰湿;内伤情志、饮食不节等 |
症状 | 突然失音、声音嘶哑、咽喉不适、咳嗽等 |
常见病因 | 急性喉炎、声带肿胀、感冒、咽喉炎等 |
治疗原则 | 疏风清热、化痰利咽、养阴润燥等 |
预后 | 多为急症,及时治疗可较快恢复 |
二、详细解释
“暴喑”中的“暴”意为突然、急速,“喑”指声音变哑或失音。此病多因外邪侵袭肺经,导致肺气壅遏、声门不利,从而出现声音嘶哑或完全失音的症状。
在中医辨证中,暴喑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风寒束肺型:表现为声音嘶哑、伴有恶寒、无汗、鼻塞等。
- 风热犯肺型: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
- 痰湿阻肺型:声音低沉、痰多、胸闷、舌苔白腻。
- 阴虚火旺型:声音嘶哑、口干咽痛、五心烦热、舌红少津。
治疗上,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和针灸疗法,如桑菊饮、银翘散、养阴清肺汤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嗓、戒烟限酒、注意保暖,有助于预防和康复。
三、注意事项
1. 若声音嘶哑持续超过2周,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如声带息肉、肿瘤等。
2.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嗓子,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或喊叫。
3. 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建议由专业医师进行诊断和用药指导。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暴喑”虽为传统中医术语,但其对应的现代医学表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