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古诗原文及注释翻译】《望月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在异乡望月时的孤独与思乡之苦。
一、
《望月有感》通过描写诗人夜晚望月时的情感波动,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霜”、“月”、“秋风”等,渲染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该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是一首典型的借景抒情之作。
二、原文、注释与翻译
| 内容 | 原文 |
| 诗歌标题 | 望月有感 |
| 作者 | 白居易 |
| 原文 |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 注释 | - 时难:战乱频繁的时代。 - 年荒:年成不好,饥荒频仍。 - 世业空:祖传的家业已经破败。 - 羁旅:客居他乡。 - 骨肉:指亲人。 - 吊影:独自一人,形影相吊。 - 千里雁:比喻远行的亲人。 - 辞根:离开故土。 - 九秋蓬:秋天的蓬草,随风飘荡,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活。 - 乡心:思乡之心。 - 五处同:五地的人共同思念故乡。 |
| 翻译 | 战乱年代,年成不好,祖传家业已尽。 兄弟姐妹各自流落四方。 田园荒芜,战乱之后,亲人四散。 我独对孤影,如同远飞的雁;亲人离散,如秋日飘零的蓬草。 大家望着同一轮明月,都会落下思乡的泪水,五地之人,心绪相同。 |
三、总结
《望月有感》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的古诗。白居易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中人民的苦难与思乡之情。诗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一句,更是千古名句,道出了天下游子共通的心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亲情的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