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罪判多少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非法买卖、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制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购买野生动物制品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以下是对“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罪判多少年”的总结与分析。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
>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了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保护范围和法律责任。
二、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的定性
购买野生动物制品是否构成犯罪,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是否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若所购动物属于国家一级或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则可能构成犯罪。
2. 购买数量与价值
数量越多、价值越高,情节越严重,刑罚可能更重。
3. 是否用于商业用途
如果用于销售牟利,将被视为“情节严重”。
4. 是否有前科
若有类似违法记录,可能加重处罚。
三、量刑标准(简要)
| 情节 | 刑罚 |
| 一般情形(如少量购买非重点保护动物) | 不构成犯罪或行政处罚 |
| 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较少 |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
| 情节严重(如大量购买、用于牟利) |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 情节特别严重(如大规模交易、造成生态破坏) |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四、典型案例参考
- 案例一:某人购买几只穿山甲,被认定为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
- 案例二:某商人多次从境外走私犀牛角,涉案金额巨大,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
五、结语
购买野生动物制品不仅违反法律,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相关法律条款也在不断完善。因此,公众应提高法律意识,远离非法交易,共同保护自然生态。
总结:购买野生动物制品是否构成犯罪,需结合具体行为、对象和情节综合判断。若涉及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且情节严重,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建议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拒绝参与非法买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