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之而无不及下一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句话,它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虽则有九德,不如我之有九德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意是指虽然有超过的地方,但并不比别人差,后来引申为形容某事物或行为不仅不逊色于他人,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一、原文出处与含义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 原文 | “虽则有九德,不如我之有九德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
| 含义 | 表示某人或某事虽然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别人,但在整体上并不逊色,甚至可能更优。 |
二、“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常用于描述某种情况或表现,既超越了标准,又没有达到极限,具有适度的优秀性。例如:
- 工作表现:他的工作完成得比同事更好,但并没有超出太多,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比赛成绩:他在比赛中表现非常出色,几乎接近冠军水平,但最终还是略逊一筹,也可用此句来形容。
三、常见误用与正确使用对比
| 正确用法 | 错误用法 |
| 他这次考试成绩比上次好很多,但并没有超出太多,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他这次考试成绩远超别人,完全“有过之而无不及”。 |
| 这个方案虽然比之前的更好,但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可以称之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 这个方案比之前好得多,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说明它是最优的。 |
四、总结
“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成语,强调的是适度的优秀和平衡。它不仅适用于评价个人表现,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发展状态。理解其本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避免误解或误用。
| 总结要点 | 内容 |
| 成语来源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 基本含义 | 超过但未达极限,表现良好 |
| 现代用途 | 描述适度优秀的表现 |
| 使用注意 | 避免夸大其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有过之而无不及”并非单纯表示“更好”,而是强调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具体语境灵活掌握,才能真正发挥其语言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