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敌的汉语大词典枕戈待敌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枕戈待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时刻保持警惕,准备迎战敌人。那么,“枕戈待敌”的《汉语大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它在实际使用中又有哪些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总结。
一、成语“枕戈待敌”简介
“枕戈待敌”出自《晋书·刘琨传》,原意是“枕着武器等待敌人”,比喻时刻准备战斗,警惕性极高。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一种高度戒备的状态,强调对潜在威胁的警觉和备战精神。
二、《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记载,“枕戈待敌”一词的释义如下:
词语 | 枕戈待敌 |
拼音 | zhěn gē dài dí |
释义 | 枕着武器等待敌人。形容时刻警惕,准备迎战。 |
出处 | 《晋书·刘琨传》:“枕戈待旦,志在复仇。”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高度戒备或积极备战的态度。 |
近义词 | 枕戈待旦、严阵以待、戒备森严 |
反义词 | 高枕无忧、麻痹大意、松懈怠慢 |
三、成语的现实意义与使用场景
1. 军事背景:在古代战争中,“枕戈待敌”常用来形容将士们随时准备应战的精神状态。
2.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中,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国家、企业或个人对潜在威胁的高度警觉,如经济危机、安全威胁等。
3. 文学作品:常出现在历史小说、诗词及演讲稿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注意事项
- “枕戈待敌”虽有强烈的备战意味,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
- 与“枕戈待旦”略有不同,“枕戈待旦”更强调“等待天亮”,即等待时机,而“枕戈待敌”则更侧重于“等待敌人”。
五、总结
“枕戈待敌”作为汉语成语,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具备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汉语大词典》中,它被明确解释为“枕着武器等待敌人”,象征着高度的警觉性和备战精神。无论是用于文学表达还是现实生活,都值得我们深入理解与合理运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释义与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其他权威汉语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