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鼠忌器意思】“投鼠忌器”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原意是指想要打老鼠,但又怕打坏了旁边的器具,比喻做事时因顾忌到与目标有关的其他事物而不敢放手行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因为担心牵连到其他方面,而犹豫不决、不敢果断行事。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投鼠忌器 |
| 拼音 | tóu shǔ jì qì |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投鼠忌器,其志在物。” |
| 释义 | 想要打老鼠,却怕打坏了旁边的器具,比喻做事时因顾及他物而不敢放手行动。 |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 |
| 近义词 | 畏首畏尾、瞻前顾后、顾虑重重 |
| 反义词 | 大胆果断、无所顾忌、勇往直前 |
二、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工作中 | 领导想批评某员工,但又怕影响团队士气,于是选择忍耐,这就是“投鼠忌器”。 |
| 家庭关系 | 妈妈想管教孩子,但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一直犹豫不决。 |
| 政治决策 | 在制定政策时,政府考虑到经济影响,不敢轻易推行改革,表现出“投鼠忌器”的态度。 |
三、成语故事(简略)
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发生战争,晋国战败,晋惠公被俘。秦穆公原本打算杀掉他,但考虑到晋国百姓可能会因此反抗,于是决定释放晋惠公。这个举动被后人称为“投鼠忌器”,意思是虽然想惩罚敌人,但又怕引起更大的麻烦,最终选择了妥协。
四、总结
“投鼠忌器”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和决策心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既要考虑目标本身,也要权衡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适度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过度的顾虑则可能错失良机。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在“谨慎”与“果断”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