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下一句】一、
“捐躯赴国难”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全句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体现了古代士人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操。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都践行了这种精神。从古代的忠臣义士到近代的革命先烈,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献身,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通过分析这些人物的事迹,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捐躯赴国难”的内涵与价值。
以下是对“捐躯赴国难”相关背景及意义的整理总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白马篇》——曹植(三国) |
原文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含义 | 为国家危难而献出生命,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自然 |
精神内核 | 忠诚、奉献、无畏、爱国 |
历史人物 | 文天祥、岳飞、林则徐、秋瑾、方志敏等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相关名言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
三、结语
“捐躯赴国难”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大义时,应当有勇气、有担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