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脑涂地什么意思】“肝脑涂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为了某种信念、事业或他人而献出全部生命和努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这个成语在古代多用于表达忠臣对君主的忠诚,后来也广泛用于形容对理想、信仰或朋友的极度奉献。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肝脑涂地 |
| 拼音 | gān nǎo tú dì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虽非直接出处,但常与类似语境结合使用) |
| 含义 | 形容竭尽忠诚,不惜牺牲生命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为他人或事业付出一切 |
| 情感色彩 | 褒义,带有崇高的牺牲精神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肝脑涂地”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原意是形容战争中士兵被杀后的惨状——肝脏和脑浆洒满地面。后来,这一描述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人为了国家、民族或某个目标,甘愿献出生命,表现出极高的忠诚与勇气。
在历史记载中,许多忠臣烈士都被称作“肝脑涂地”,如岳飞、文天祥等,他们以生命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表达忠诚 | “他一生忠于国家,最终肝脑涂地,令人敬佩。” |
| 描述奉献 | “这位医生在抗疫一线奋战,可谓肝脑涂地。” |
| 历史人物评价 | “他为国捐躯,肝脑涂地,堪称民族英雄。”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不要用于贬义场合:此成语含有强烈的褒义色彩,不宜用于形容负面行为。
2. 避免夸张使用:虽然可以形容极大奉献,但不应随意用于日常对话中,以免显得不真实。
3. 注意语境搭配:通常与“忠心”、“牺牲”、“奉献”等词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
“肝脑涂地”是一个充满悲壮与崇高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国家、信仰或亲友的极致忠诚与牺牲精神。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在现代语境中继续发挥着激励人心的作用。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与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