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醉翁亭记考点

2025-11-14 20:25:01

问题描述:

醉翁亭记考点,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4 20:25:01

醉翁亭记考点】《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的思想为主线,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本文将从字词、句式、内容理解、写作手法及文学常识等方面对《醉翁亭记》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关键考点。

一、字词积累

词语 释义 出处
醉翁 欧阳修自号 文章开头
环滁 围绕滁州 第一段
山谷 第一段
蔚然 草木茂盛的样子 第一段
深秀 幽深秀丽 第一段
林壑 树林和山谷 第一段
琅琊 山名 第一段
水声潺潺 水流动的声音 第一段
岩穴 山洞 第二段
饮少辄醉 喝一点就醉 第三段
伛偻提携 老人和小孩 第三段
太守之乐 心情愉快 第四段

二、句子理解与翻译

句子 翻译 重点词解释
“环滁皆山也。” 围绕滁州的都是山。 “皆”:都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意图不在于喝酒,而是在于山水之间的乐趣。 “意”:意图;“乎”:在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心中领会后寄托在酒中。 “得”:领悟;“寓”:寄托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游人离开后,鸟儿便快乐起来。 “去”:离开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白,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太守喝醉了。 “颓然”:醉态

三、内容理解与主题分析

- 主要文章描绘了滁州琅琊山的自然风光,以及作者与宾客游览时的欢乐情景,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醉翁亭周围的景色和游人的欢愉,表现出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 情感表达:文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满足,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四、写作手法与艺术特色

写作手法 说明
抒情写景 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情景交融
对仗工整 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等句结构整齐
用典自然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化用《庄子》,增强文化底蕴
语言简练 用词精炼,富有节奏感
情感真挚 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愉悦与豁达

五、文学常识与作者简介

项目 内容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
朝代 北宋
体裁 记体散文
作品背景 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借山水抒怀
文学地位 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重要作品之一,影响深远

六、常见考点汇总(表格)

考点类型 具体内容
字词解释 如“环滁”、“蔚然”、“饮少辄醉”等
句子翻译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内容理解 主旨、情感、人物形象分析
写作手法 对仗、抒情、写景等
文学常识 作者、朝代、文体、创作背景
课文默写 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结语: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部蕴含哲理与情感的作品。掌握其核心考点,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