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沆瀣一气的沆瀣是什么意思】“沆瀣一气”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两个人或几人之间关系密切、臭味相投、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古代的天文现象和科举制度有关,其中“沆瀣”二字是关键。
一、
“沆瀣”原指夜间的露水,后被引申为一种自然现象中的“雾气”,在古代常用于描述天象。在唐代科举考试中,“沆瀣”被用来比喻考生之间的相互勾结,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互相包庇、同流合污的人。
因此,“沆瀣一气”字面意思是“像夜露一样结合在一起”,引申为“臭味相投、狼狈为奸”。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延伸意义 |
| 沆瀣 | 夜间的露水,后引申为雾气 | 《淮南子》 | 古代天文术语 | 自然现象,象征融合 |
| 一气 | 一起、共同 | 《庄子》 | 表示联合、一致 | 引申为勾结、合谋 |
| 沱瀣一气 | 原指夜露结合,后引申为勾结 | 唐代科举制度相关文献 | 贬义成语 | 形容人与人之间不正当的结合 |
三、小结
“沆瀣一气”虽源自自然现象,但经过历史演变,已成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它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和谐、实则利益勾结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避免误用或过度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