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什么意思典故出自哪里】“狡兔三窟”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善于谋划、多留退路。这个成语不仅富有哲理,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下面将从含义、出处以及相关人物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含义
“狡兔三窟”字面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人聪明、机智,懂得为自己留下多个退路或后手,避免陷入困境。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处事谨慎、深谋远虑的人。
二、成语出处
“狡兔三窟”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四》。该书是记录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外交活动的史料性著作,作者为刘向。文中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了孟尝君与门客冯谖之间的互动,其中便提到了“狡兔三窟”的典故。
三、典故内容
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养了许多门客,其中一位叫冯谖的门客,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本事,但其实很有远见。他主动请求去孟尝君的封地薛地收债,回来时却说:“我为您买了‘义’。”后来孟尝君被齐王猜忌,失去了官位,回到薛地时,发现百姓都欢迎他,原来冯谖早已替他做了很多善事,赢得了民心。
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才能保全性命;现在您只有一处安身之所,还不足以安心。
这句话后来演变为“狡兔三窟”,成为人们形容多谋善断、有备无患的成语。
四、成语延伸意义
1. 多谋善断:强调一个人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2. 居安思危:提醒人们在顺境中也要考虑可能的风险。
3. 留有余地:做事要为将来留下多种选择,避免走投无路。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狡兔三窟 |
含义 | 比喻人聪明、有远见,懂得为自己留下多个退路。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四》 |
典故来源 | 孟尝君与门客冯谖的故事 |
原文引述 | “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处事谨慎、有备无患,也可用于批评人过于狡诈。 |
延伸意义 | 多谋善断、居安思危、留有余地 |
六、结语
“狡兔三窟”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处世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要有前瞻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