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成像技术发现 12 种新的象鼻虫物种
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 (OIST) 环境科学与信息学部门的昆虫学家杰克·刘易斯 (Jake Lewis) 对象鼻虫非常感兴趣。象鼻虫是一类多样化的甲虫,其中许多种类的口器(称为喙)像大象的鼻子。象鼻虫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例如授粉和分解,但有些种类是严重的害虫,已知会毁坏农田和木材森林。
刘易斯和他的合作者利用X射线微断层扫描技术(一种使用X射线可视化物体内部结构横截面的 3D 成像技术),以数字方式去除了覆盖象鼻虫角质层的鳞片。
他们发现不同物种的底层角质层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用于分类和分类目的。利用这项技术结合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和 DNA 条形码技术,他们发现、描述并命名了来自日本、马来西亚、越南和的 12 种新象鼻虫物种。这些物种的长度为 1.5-3.0 毫米,相对而言体型较小。
其中两个新种出现在日本:Aphanerostethus magnus (Oo-daruma-kuchikakushi-zoumushi) 和 Aphanerostethus japonicus (Nippon-daruma-kuchikakushi-zoumushi)。其中之一,Aphanerostethus japonicus,也发现于冲绳山原国家公园。
这是首次使用 X 射线微断层扫描技术去除模糊的鳞片,以检查形态学上的潜在差异,从而进行分类。这项研究的结果已发表在《Zookeys》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使用 X 射线微层析成像去除鳞片可以揭示物种间显著的形态差异,而使用其他方法则不容易观察到这种差异。因此,这种技术可能会成为识别新昆虫物种(尤其是那些被鳞片或碎片覆盖的昆虫物种)的工具,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刘易斯是 OIST 的昆虫收藏经理,也是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他研究了来自加拿大、德国、日本、马来西亚、和荷兰的收藏标本。主要目标之一是研究 X 射线微断层扫描作为象鼻虫分类工具的使用情况。
过去对Aphanerostethus属的研究很少,但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中发现了许多未描述的物种,其中包括来自日本的两个新物种。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