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明听力恢复之路受体蛋白在听觉功能中作用的结构见解
Yunje Cho 教授的研究团队与庆熙大学(KHU,韩国)应用化学系的 Kwang Pyo Kim 教授的团队合作,教授来自南加州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的 Vsevolod Katritch 团队和来自牛津大学(英国)的 Carol V. Robinson 教授。
内耳深处有负责声音检测的耳蜗和负责监督平衡的前庭装置。这些区域内的细胞含有一种称为 GPR156 的 C 类孤儿 G 蛋白偶联受体 (GPCR)。当该受体被激活时,它会与细胞内的 G 蛋白结合,促进信号传输。
与同类药物不同,GPR156 即使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表现出持续的活性,在维持听觉和平衡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揭示 GPR156 的结构和功能复杂性有望为先天性听力障碍患者设计干预措施。
研究小组采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分析深入研究GPR156的G o自由态和G o耦合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分辨率。他们的研究揭示了 GPR156 在没有激活剂的情况下保持高活性的能力背后的机制。
他们的分析证实,GPR156 的激活取决于其与细胞膜中丰富脂质的相互作用,在与细胞质中的 G 蛋白结合时触发结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 GPCR 不同,GPR156 在穿过细胞膜时可以灵活地改变第七螺旋的结构,从而促进与 G 蛋白的结合并协调信号激活以检测声音。这项研究代表了阐明 GPR156 结构动力学和激活机制的关键一步。
浦项科技大学的 Cho 教授表示:“先天性听力和平衡障碍困扰着许多人。我希望我们的研究将为突破性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发现铺平道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