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是什么意思】“伯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兄弟之间的排行或事物之间的比较。它原本是古代对兄弟长幼顺序的称呼,后来引申为对事物之间优劣、高低的评价。
一、基本含义
- 伯:指老大,即长子。
- 仲:指次子,即第二位。
- 伯仲:原意是兄弟之间的排行,后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比较,表示两者不分高下,或者在水平上相近。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说明 | 例句 |
表示兄弟排行 | 用于描述兄弟之间的长幼顺序 | 他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伯,老二叫仲,老三叫叔。 |
比较事物优劣 | 用于形容两个事物难分高下 | 这两部电影风格不同,但都堪称佳作,难分伯仲。 |
形容能力相当 | 多用于称赞两人能力不相上下 | 两位选手实力相当,比赛结果难分伯仲。 |
三、文化背景
“伯仲”最早见于《左传》等古籍,用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古人重视家族伦理,兄弟之间的排行有着严格的制度和礼仪。后来,“伯仲”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四、常见搭配
搭配 | 含义 | 说明 |
难分伯仲 | 无法判断谁更优胜 | 常用于比赛、作品、人才等方面 |
伯仲之间 | 在两者之间 | 表示介于两者之间,没有明显优劣 |
分庭抗礼 | 比较类似“伯仲”,但强调对立 | 多用于形容双方势均力敌 |
五、总结
“伯仲”原本是古代兄弟排行的称谓,后发展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既可以用于描述兄弟关系,也可以用于评价事物之间的优劣程度,尤其适用于难以区分高下的情况。在现代汉语中,“伯仲”常用于文学、体育、学术等领域,表达一种平等、难分高下的意味。
关键词 | 含义 |
伯 | 长子 |
仲 | 次子 |
伯仲 | 兄弟排行;事物难分高下 |
难分伯仲 | 无法判断优劣 |
伯仲之间 | 介于两者之间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伯仲”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语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