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击筑是什么意思】“悲歌击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刺客列传》,用来形容悲壮的歌声和击打筑(古代乐器)的声音,常用来表达一种慷慨悲壮、壮志未酬的情感。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士人或英雄在面临困境时所表现出的豪情与悲愤。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悲歌击筑 |
出处 | 《史记·刺客列传》 |
字面意思 | 悲壮的歌声与击打筑声 |
引申义 | 表达壮志难酬、慷慨悲愤的情感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历史、诗词中,形容英雄人物的悲壮情怀 |
二、典故来源
“悲歌击筑”最早见于《史记·刺客列传》中关于荆轲的故事。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他与高渐离一起饮酒,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歌悲壮感人,成为后世流传千古的名句。
这段故事中,“击筑”指的是击打筑这种乐器,而“悲歌”则指荆轲所唱的哀伤之歌,两者结合,形成了“悲歌击筑”的典故。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悲歌击筑”虽不再常见,但在文学作品、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仍被使用,以表现人物的悲壮情感和英雄气概。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相关词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悲歌击筑”的关系 |
壮志未酬 | 抱负未能实现 | 与“悲歌击筑”有相似情感色彩 |
风萧萧兮 | 形容悲凉气氛 | 与“悲歌击筑”同出一典 |
英雄末路 | 英雄遭遇挫折 | 可与“悲歌击筑”相呼应 |
五、总结
“悲歌击筑”是一个富有历史感和文学色彩的成语,源于荆轲刺秦的故事,象征着悲壮、豪迈与无奈。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精神的写照,也是中华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与含义,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人面对命运时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