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生平简介】高骈(821年-886年),字千里,是晚唐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和地方节度使,曾活跃于唐朝末年的动荡局势中。他出身名门,早年以军功起家,后成为镇守西南、东南地区的重臣,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他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最终因内部叛乱而失败,结局悲惨。
一、
高骈生于唐宪宗元和十六年(821年),其父高承宣为禁军将领,家族背景显赫。高骈自幼习武,精通兵法,年轻时便在军中崭露头角。他曾在吐蕃、南诏等边疆地区作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唐僖宗时期,高骈被任命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后又调任淮南节度使,掌控江淮一带的军政大权。
在任期间,高骈积极防御黄巢起义军的进攻,并一度稳定了江南局势。他还主持修建了扬州城,促进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然而,随着朝廷权力的削弱,高骈逐渐失去中央信任,最终因部将杨行密的背叛而兵败被杀,结束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二、高骈生平简表
项目 | 内容 |
出生年份 | 821年 |
去世年份 | 886年 |
字 | 千里 |
籍贯 | 河南偃师(今河南洛阳附近) |
父亲 | 高承宣,曾任禁军将领 |
主要官职 | 山南西道节度使、淮南节度使 |
主要战绩 | 抵御南诏、吐蕃入侵;抵御黄巢起义军 |
政治地位 | 唐末重要节度使,掌握江淮军政大权 |
个人特点 | 善用兵法,重视城防建设;晚年迷信道教 |
结局 | 被部将杨行密背叛,兵败被杀 |
历史评价 | 功过参半,既有军事才能,也因专权导致后期失势 |
高骈的一生,是晚唐军阀割据时代的一个缩影。他虽有建树,却未能摆脱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落得悲剧下场。他的经历反映了当时朝廷衰微、地方势力膨胀的历史背景,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