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毒什么意思】“荼毒”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对人或事物造成严重的伤害、折磨或破坏。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带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荼毒 |
拼音 | tú dú |
词性 | 动词/名词 |
基本含义 | 比喻对人或事物进行严重的伤害、残害或摧残 |
引申义 | 形容某种行为或现象对社会、心灵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
使用场景 | 文学、历史、政治、批评性文章等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荼毒”最早出自古代文献,如《诗经》《左传》等,原意是指用毒药或有害的物质来伤害他人。后逐渐引申为比喻性的用法,用来形容精神上或道德上的侵害。
- 出处举例:
- 《诗经·小雅·巷伯》:“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虽未直接出现“荼毒”,但类似语境。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怨报德,不仁;以功弃罪,不智;以私废公,不义;以贪虐民,不慈。”——其中“虐民”可视为“荼毒”的一种表现。
三、常见搭配与用法
搭配 | 释义 |
荼毒生灵 | 残害百姓,危害生命 |
荼毒人心 | 对人的心理造成严重伤害 |
荼毒社会 | 对社会秩序或文化造成破坏 |
受荼毒 | 表示受到严重的伤害或压迫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残害、残暴、伤害、迫害、虐待 |
反义词 | 爱护、保护、善待、恩泽、滋养 |
五、使用建议
“荼毒”一词较为庄重,适合用于以下场合:
- 正式写作或学术论文
- 历史事件的描述
- 批判性文章或评论
- 文学作品中的比喻表达
但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若想表达类似意思,可用“伤害”“残害”“折磨”等更通俗的词语。
六、总结
“荼毒”是一个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通常用于强调对人或事物造成的严重伤害。它不仅有字面意义上的“毒害”,更有深层的精神和道德层面的批判意味。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于夸张。
总结要点 | 内容 |
含义 | 指对人或事物造成严重伤害或摧残 |
词性 | 动词/名词 |
来源 | 古代文献,引申为比喻性用法 |
使用场景 | 文学、历史、批评性文章等 |
推荐用法 | 正式场合,避免口语化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清晰地理解“荼毒”一词的含义、用法及适用范围,帮助读者在实际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这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