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纶巾的纶巾是什么意思?指的什么?出处?】“羽扇纶巾”是一个常用于形容文人风度或儒将气质的成语,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羽扇”和“纶巾”都是古代士大夫或文人雅士的典型装束,象征着智慧与从容。下面我们将从含义、指代对象及出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
“羽扇纶巾”最早出现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来描绘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的儒将形象。其中:
- 羽扇:是一种用鸟类羽毛制成的扇子,常为文人所持,象征智慧与闲适。
- 纶巾:是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多为士大夫或文人佩戴,代表身份与风度。
“羽扇纶巾”整体上形容一个人举止优雅、气度不凡,常用于描写文人或有才学的将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羽扇纶巾 |
含义 | 形容文人风度或儒将气质,象征智慧、从容与高雅 |
羽扇 | 用鸟类羽毛制成的扇子,常见于文人手中,象征智慧与闲适 |
纶巾 | 古代男子所戴的头巾,多为士大夫或文人佩戴,代表身份与风度 |
出处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原意 | 描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从容不迫与智谋,展现其儒将风范 |
后世用法 | 多用于形容有才华、有风度的文人或将领 |
三、延伸说明
“羽扇纶巾”虽源于周瑜的形象,但后世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文武兼备、风度翩翩的人物。例如,在京剧等传统艺术中,诸葛亮常以“羽扇纶巾”的形象出现,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
此外,现代语境中,“羽扇纶巾”也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洒脱、从容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儒雅”与“智慧”的推崇。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人物或诗词背景,可继续查阅《三国志》《资治通鉴》以及苏轼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