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的读音】“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用来表示时间的一种方法,它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了解“十二时辰”的正确读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日常交流中的使用。
一、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计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时辰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对应的现代时间。掌握这些名称的正确读音,不仅有助于学习古文,也能在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下是“十二时辰”的名称及其读音的整理,便于查阅与记忆。
二、表格展示
时辰名称 | 正确读音 | 对应现代时间 | 简要说明 |
子时 | zǐ shí | 23:00 - 1:00 | 夜间最深,又称“夜半” |
丑时 | chǒu shí | 1:00 - 3:00 | 鸡鸣之时,万物初醒 |
寅时 | yín shí | 3:00 - 5:00 | 平旦,太阳初升 |
卯时 | mǎo shí | 5:00 - 7:00 | 清晨,太阳升起 |
辰时 | chén shí | 7:00 - 9:00 | 朝食之时,人开始活动 |
巳时 | sì shí | 9:00 - 11:00 | 上午,阳光渐盛 |
午时 | wǔ shí | 11:00 - 13:00 | 正午,太阳当空 |
未时 | wèi shí | 13:00 - 15:00 | 午后,阳气最盛 |
申时 | shēn shí | 15:00 - 17:00 | 黄昏前,日影西斜 |
酉时 | yǒu shí | 17:00 - 19:00 | 日落时分,天色渐暗 |
戌时 | xū shí | 19:00 - 21:00 | 黄昏,人归家休息 |
亥时 | hài shí | 21:00 - 23:00 | 深夜,万籁俱寂 |
三、注意事项
- “时辰”中的“时”字读音为“shí”,不读“chí”或“shí”以外的音。
- “子、丑、寅、卯……”等字均为地支,用于表示时间顺序,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 在日常生活中,“十二时辰”虽然已不再作为主要计时方式,但在文学、历史、中医等领域仍有广泛应用。
通过了解“十二时辰”的读音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时间观念,还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